1.花育30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9037號
育種者: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094-9/95-1與9629-1-0雜交后系統選育。094-9/95-1引自美國,9629-1-0選自8130/79266的雜交后代。
特征特性:春播生育期126天,主莖高32.31厘米,側枝長37.4厘米,總分枝8條;單株結果13個,單株生產力21克;莢果普通型,網紋淺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無油斑,無裂紋;百果重199克,百仁重77.8克,公斤果數623個,公斤仁數1459個,出米率67.6%??购导澳蜐承灾械取?/SPAN>2007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:蛋白質23.8%,脂肪49.7%,水分5.2%,油酸51.8%,亞油酸30.0%,O/L值1.73。經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鑒定:網斑病病情指數46.4,褐斑病病情指數8.6。
產量表現:在2006-2007全省花生品種大粒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338.7公斤、籽仁234.1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3.5%和11.1%;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38.6公斤、籽仁239.9公斤,分別比對照豐花1號增產9.6%和10.0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沙質土壤或壤土。高產栽培每畝10000墩,山嶺薄地或重茬地每畝10000-11000墩,每墩播2粒。施足基肥,生育期間注意防治病蟲草害,后期注意防澇,適時收獲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2.豐花1號
審定(登記)編號:魯農審字〔2001〕017號
育種單位:山東農業大學
選育過程:組合為蓬萊一窩猴/?;?/SPAN>1號,經有性雜交系統選育而成。
特征特性:該品種為普通型大花生,生長勢較強,生育期133天,主莖高44.7厘米,側枝長49.8厘米,總分枝9.4條,葉倒卵形,連續開花習性,單株結果16.5個,單株生產力24.1克,百果重240.8克,百仁重98.4克,公斤果數547.6個,公斤仁數1235.8個,出米率71.0%。2000年統一取樣測定品質,結果為粗蛋白含量23.0%,粗脂肪含量49.9%,油酸/亞油酸比值1.11。
產量表現:該品種在1998~1999年全省大花生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21個點次平均畝產莢果384.18公斤,籽仁271.62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2.87%和11.68%,均居第一位.2000年生產試驗,全省6個點次平均畝產莢果372.35公斤,籽仁266.18公斤,分別比魯花11號增產16.82%和16.77%,居第一位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春播,夏直播蓋膜,麥田套種等種植形式。適宜密度7000-10000墩/畝,每墩2株。施肥以磷肥為主,輔以氮肥。后期注意防治葉斑病。因后期保葉性能好,應根據莢果發育進程及時收獲。
適宜地區:可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普通型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3.濰花10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9039號
育種者: 山東省濰坊市農業科學院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95-3與濰1365雜交后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 春播生育期124天,主莖高33.8厘米,側枝長38.5厘米,總分枝7條;單株結果13個,單株生產力21克;莢果普通型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金黃色,無油斑,無裂紋;百果重204.0克,百仁重79.6克,公斤果數632個,公斤仁數1486個,出米率67.0%??购导澳蜐承灾械?。2007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:蛋白質23.5%,脂肪50.9%,水分5.32%,油酸51.1%,亞油酸30.4%,O/L值1.68。經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鑒定:網斑病病情指數57.2,褐斑病病情指數15.2。
產量表現:在2006-2007全省花生品種大粒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337.4公斤、籽仁234.7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3.1%和11.4%;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26.2公斤、籽仁233.9公斤,分別比對照豐花1號增產5.6%和7.3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沙質土壤或壤土。適宜密度每畝10000墩,每墩播2粒。施足基肥,重施有機肥和磷肥,盛花至結莢期注意防旱灌溉,生育期間注意防治病蟲草害。成熟后及時收刨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4.豐花5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字〔2005〕035號。2005年審定。
育種單位:山東農業大學
選育過程:以(徐州68-4×不結瘤系)F1種子經60Coγ射線2萬倫琴輻射系選而成。
特征特性:該品種為早熟直立大花生,生育期129天;株型緊湊,疏枝型,連續開花,主莖高35.5厘米,側枝長40.9厘米,總分枝9條;單株結果18個,單株生產力21克,莢果普通型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淡黃色,百果重217.4克,百仁重92克,公斤果數621個,公斤仁數1365個,出米率72.9%。區域試驗田間調查:較抗枯萎病、病毒病,抗葉斑病、銹病一般,抗旱、耐澇性中等。2003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測定品質(干基):蛋白質23.91%,脂肪50.9%,水分5.3%,油酸50%,亞油酸31.13%,O/L比值1.6。
產量表現:該品種參加了2002~2003年全省花生大粒組區域試驗,平均畝產莢果346.22公斤、籽仁254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8.32%和9.43%;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24.6公斤、籽仁235.5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7.1%和8.9%。
栽培技術要點:種植密度每畝8000~10000穴,每穴播兩粒。宜重施有機肥和磷肥,加強田間管理,注意化控防倒伏。
適宜范圍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、麥套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5.花育33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10027號
育種者:山東省花生研究所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,系8606-26-1與9120-5雜交后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屬普通型大花生品種。莢果普通形,網紋較深,果腰淺,籽仁長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桔黃色。區域試驗結果:春播生育期128天,主莖高47厘米,側枝長50厘米,總分枝8條;單株結果16個,單株生產力20.4克,百果重227.3克,百仁重95.9克,公斤果數544個,公斤仁數1166個,出米率70.1%;抗病性中等。2007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:蛋白質含量19.1%,脂肪47.3%,油酸50.2%,亞油酸29.2%,O/L值1.7。2007年經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鑒定:網斑病病情指數52.6,褐斑病病情指數16.4。
產量表現:在2007-2008年全省花生品種大粒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345.6公斤、籽仁242.0公斤,分別比對照豐花1號增產8.8%和9.5%;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70.5公斤、籽仁260.8公斤,分別比對照豐花1號增產10.9%和10.2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10000-11000穴,每穴2粒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大花生品種種植利用。
6.臨花6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7032號
育種者:山東省臨沂市農業科學院、山東省種子總公司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為花32與白沙505雜交后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屬普通型大花生品種。區域試驗結果:生育期129天,株型緊湊,疏枝型,連續開花,較抗倒伏,主莖高38.5厘米,側枝長44.2厘米,總分枝10條;單株結果16個,單株生產力20.5克,莢果普通型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百果重235.5克,百仁重94.1克,公斤果數555個,公斤仁數1211個,出米率73.7%。種子休眠性強,抗旱性中等,耐澇性一般,中抗葉斑病。2004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(干基):蛋白質24.9%,脂肪51.3%,水分5.6%,油酸43.7%,亞油酸36.33%,O/L比值1.2。
產量表現:在2004-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種區域試驗中,畝產莢果319.4公斤、籽仁232.2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7.2%和9.3%;在2006年生產試驗中,畝產莢果323.7公斤、籽仁238.9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9.6%和11.3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8000-10000穴,每穴播兩粒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直播或麥田套種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7.山花7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7030號
育種者: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為(?;?/SPAN>1號/A596)F1經168Gy 60Coγ射線輻照處理選育。
特征特性:屬普通型大花生品種。區域試驗結果:生育期129天,株型緊湊,疏枝型,連續開花,抗倒伏性一般,主莖高39厘米,側枝長43.4米,總分枝9條;單株結果15個,單株生產力20.6克,莢果普通型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淡黃色,百果重236.3克,百仁重97.6克,公斤果數627個,公斤仁數1258個,出米率73.4%。種子休眠性強,抗旱性強,耐澇性中等,中抗葉斑病。2004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(干基):蛋白質24.6%,肪肪50.3%,水分5.2%,油酸45.3%,亞油酸32.7%,O/L比值1.47。
產量表現:在2004-2005年全省大花生品種區域試驗中,畝產莢果329.5公斤、籽仁237.9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0.5%和12.0%;在2006年生產試驗中,畝產莢果329.8公斤、籽仁241.0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1.7%和12.3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8000-10000穴,每穴播兩粒。注意化控防倒伏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直播或麥田套種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8.山花9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9035號
育種者: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(?;?/SPAN>1號/花17)F1種子經60Co γ射線2萬倫琴輻射后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春播生育期127天,主莖高32.9厘米,側枝長36.9厘米,總分枝8條;單株結果12個,單株生產力21克;莢果普通型,網紋清晰,果腰較粗,果殼較硬,籽仁長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桔黃色,百果重207.4克,百仁重84.0克,公斤果數585個,公斤仁數1381個,出米率69.6%??购导澳蜐承灾械?。2007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:蛋白質含量29.4%,脂肪50.7%,水分5.0%,油酸40.8%,亞油酸39.2%,O/L值1.04。經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鑒定:網斑病病情指數41.8,褐斑病病情指數14.7。
產量表現:在2006-2007全省花生品種大粒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337.3公斤、籽仁236.6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13.0%和12.2%;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340.5公斤、籽仁244.0公斤,分別比對照豐花1號增產10.2%和11.9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8000-10000萬墩,每墩播2粒。施足氮肥,重施有機肥和磷肥,盛花至結莢期注意防旱灌溉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9.花育19號
審定編號:國審油2002018
選育單位:山東省花生研究所
品種來源:79266×萊農13號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于早熟直立大花生,春播生育期130天左右,夏播100天左右。疏枝型,主莖高48.0厘米,側枝長49.8厘米,總分枝7-9條,結果枝6條左右,單株結果數13.37個,株叢矮且直立,緊湊,節間短,抗倒伏,葉色濃綠,連續開花,開花量大,結實率高,雙仁果率一般占70%以上,果柄短,不易落果,莢果普通型,百果重251.4克,百仁重96.36克。出米率70.0%左右。粗脂肪含量45.94%;蛋白質含量22.9%,油酸、亞油酸比值1.68,均與對照魯花11號相當。對根腐病、黃花葉病毒病、棉鈴蟲、葉斑病的抗性比對照魯花11號強。抗倒性強。
產量表現:2000~2001年參加全國北方片區試,平均畝產莢果295.4公斤,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9.0%。籽仁209.7公斤,較對照魯花11號增產7.7%。2001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莢果307.5公斤,籽仁218.6公斤,分別較對照魯花11號增產8.3%和8.0%。
栽培技術要點:1、早播,適時收獲,以充分發揮該品種后期綠葉保持時間長、不早衰的特點。2、株型直立,緊湊,分枝少、結果集中,適于密植,春播每畝10000穴,夏播每畝11000-12000穴,每穴均播兩粒。3、在施肥上應施足基肥,看苗追肥,確保苗齊壯。4、及時加強田間管理,注意防旱排澇。5、及時噴藥防治蟲害。
全國品審會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,審定通過。該品種適宜在山東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淮北和江蘇北部地區種植。
10.花育22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字〔2003〕016號。2003年審定。
育種單位:山東省花生研究所
選育過程:以8014為母本,60Сo250克y輻照海花1號干種子M1代為父本,輻射與雜交相結合,經系譜法選育而成。
特征特性:該品種為疏枝型早熟大花生,株型直立,葉色灰綠,結果集中,生育期130天左右,抗病性及抗旱耐澇性中等。主莖高35.6厘米,側枝長40.0厘米,總分枝9條,單株結果13.8個,單株生產力18.8克。品種屬中間型,莢果普通型,果較大,網紋粗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金黃色,百果重245.9克,百仁重100.7克,公斤果數573個,公斤仁數1108個,出米率71.0%。脂肪含量49.2%、蛋白質24.3%、油酸51.73%、亞油酸30.25%,O/L值為1.71。
產量表現:該品種在2000-2001年全省花生新品種大粒組區域試驗中,平均畝產莢果330.1公斤,籽仁235.4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7.6%和4.9%,2002年參加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莢果372.2公斤,籽仁268.9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1號增產8.8%和7.5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在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沙土種植,種植密度每畝9000~11000穴。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。
適宜范圍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大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(二)小花生品種
11.山花8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7033號
育種者: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。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為(白沙1016/NC6)F1經168Gy 60Coγ射線輻照處理選育。
特征特性:屬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種。區域試驗結果:生育期125天,株型緊湊,疏枝型,連續開花,抗倒伏性較強,主莖高42.7厘米,側枝長46.5厘米,總分枝7條;單株結果15個,單株生產力17克,莢果蠶繭型,籽仁橢圓形,種皮粉紅色,內種皮淡黃色,百果重178克,百仁重73克,公斤果數904個,公斤仁數1718個,出米率73.7%。種子休眠性中等,抗旱性耐澇性中等,中抗葉斑病。2004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(干基):蛋白質28.5%,脂肪47.9%,水分5.7%,油酸44%,亞油酸37%,O/L比值1.18。
產量表現:在2004-2005年全省小花生品種區域試驗中,畝產莢果289.9公斤、籽仁210.7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14.1%和13.7%;在2006年生產試驗中,畝產莢果280.6公斤、籽仁207.2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12.2%和12.7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10000-11000穴,每穴播兩粒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直播或麥田套種小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12.濰花9號
審定編號: 魯農審2008034。
育種單位: 濰坊農科院
品種來源: 常規品種.系魯花13號與濰1561雜交后系統選育。
特征特性: 春播生育期120天;株型直立,疏枝型,連續開花,主莖高34.3厘米,側枝長37.9厘米,總分枝6條;單株結果14個,莢果蠶繭型,籽仁桃形,種皮粉紅色,百果重184.2克,百仁重76.6克,公斤果數750個,公斤仁數1718個,出米率75%。區域試驗田間調查:抗病性一般,抗旱、耐澇性中等。2008年取樣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測定品質(干基):蛋白質24.0%,脂肪47.9%,油酸41.4%,亞油酸36.8%,O/L比值1.13。
產量表現: 該品種在2003~2004年國家(北方區)花生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243.8公斤、籽仁178.4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16.0%和17.2%;2007年全省花生小粒組生產試驗中,平均畝產莢果273.0公斤、籽仁196.5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19.7%和19.9%。
栽培要點: 春播種植密度每畝11000墩,每穴播兩粒。宜重施和花生專用肥。
適宜地區: 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小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
13.花育32號
審定編號:魯農審2009040號
育種者: 山東省花生研究所
品種來源:常規品種。S17與SP1098雜交后系統選育。S17系引自印度抗蚜植株,SP1098系79266輻射突變體。
特征特性: 春播生育期120天,主莖高36.0厘米,側枝長39.4厘米,總分枝8條;單株結果12個,單株生產力21克,莢果普通型,百果重173.0克,百仁重67克,公斤果數775個,公斤仁數1602個,出米率71.3%。抗旱及耐澇性中等。2007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濟南)品質分析:蛋白質含量26.3%,脂肪50.7%,水分3.9%,油酸77.8%,亞油酸6.3%,O/L值12.3。經山東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鑒定:網斑病病情指數36.7,褐斑病病情指數26.4。
產量表現:在2006-2007全省花生品種小粒組區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莢果273.9公斤、籽仁196.5公斤,分別比對照魯花12號增產4.5%和4.0%;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莢果286.1公斤、籽仁211.41公斤,分別比對照花育20號增產11.3%和10.9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沙質土壤或壤土。適宜密度每畝10000-11000墩,每墩播2粒。生育期間注意防治病蟲草害,注意排灌。成熟時及時收曬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審定意見:在全省適宜地區作為春播小花生品種推廣利用。